《水木烙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清华文化传播研讨会成功举办

日期:2025-04-28作者: 浏览量:

4月27日下午,《水木烙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清华文化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胡显章出席并讲话,来自校内不同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赵鑫在致辞中指出,《水木烙印》(修订版)是一本传播清华人文精神、讲述清华故事的文化随笔集,一本“目的性、工具性不强”、能为心灵带来宁静的图书。他认为,传播清华文化尤其需要用从容、鲜活、生动的笔触记录清华精神文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为可感可知的文化图景。《水木烙印》(修订版)用生动案例和有趣文字展现了清华人与清华故事的另一面,让清华文化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研讨会现场

在新书介绍环节,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化和传播工作室主任、《水木烙印》(修订版)责任编辑纪海虹介绍到,这部作品凝结了胡钰教授在清华园生活了三十余年的人生思考,其中包含57篇随笔及访谈文集,以多元视角展现了清华精神的丰富内涵,引领读者深入感知中国顶尖学府的文化基因与大学之道。《水木烙印》(修订版)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又彰显了时代价值,不仅是清华人文精神传承的载体,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文化实践。作为清华文科复建以来的亲历者与受益者,她深受清华精神的浸染熏陶,希望更多清华师生能够以传承、创新清华文脉为己任。

作为本书作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胡钰分享了《水木烙印》(修订版)创作的心路历程。胡钰首先从自身经历谈起,从1991年入学到大一时在《新清华》发表第一篇文章《扎根人民,扎根实际》,再到今日已有三十余年,清华对其自身的成长成才是关键性的、决定性的。他认为,清华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富矿,是让清华成为清华、清华人成为清华人的深层次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一代代清华人不断挖掘与传承。本书的创作初衷正是为了传播清华文化,让清华精神在当代教育与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胡钰教授还对本书的具体修订细节进行了说明,包括增加若干篇展现清华精神与清华文化的篇目、重新设计手绘内文插图等,并详细分享了新增订篇目的故事内容。胡钰指出,传播清华文化,是为清华做贡献,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希望通过此书展现清华文化的生动内涵,服务当代青年成长与社会文化发展。

《水木烙印》新书成书

多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围绕清华文化、校园生活、人文精神等相关议题,对《水木烙印》(修订版)给予高度评价。清华大学党委原副书记、人文社科学院原院长、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显章认为,这本书是“长期关注着清华的清华人对清华精神的寻踪”,贴近生活,引人入胜,启迪学子,影响社会。他指出,每个学校都有各自形成的独特文化,但不是每个在这里生活的文化人都真正了解,因此,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凝练,将这种文化传播出去。他强调,清华学子不应只聚焦具体的知识技术或是个人技能,更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真正成为有担当、敢作为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原主任、档案馆原馆长范宝龙教授深情回顾了自己与胡钰教授的相识经历与师生情谊。他表示,《水木烙印》(修订版)一书承载着作者三重深切情怀:其一是扎根清华园三十余载的清华情,字句间流淌着对校园草木、师友的眷恋;其二是洒脱细腻的文化情,作品用真诚从容的文字,娓娓道来地讲述了诸多清华的历史细节,展现了清华一以贯之的精神文脉;其三是鼓励青年学子成才的育人情,无论是持续多年的新生导引课,还是亲自带领学生实践调研,都印证着胡钰教授"育人如种树,终身勤溉培"的教学理念。他相信,这部充满温度的作品将架起跨越代际的桥梁,帮助更多年轻学子获得精神的浸润。

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梁君健在发言中表示,《水木烙印》再版发布不仅是清华精神的传承,也是清华文化在当代不断发展延续的体现。胡钰教授的育人实践充分体现了清华的育人传统,印证着“不只是学者,更是师长的做派”。他认为,本书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了解并发扬清华精神的必读书目,未来,希望能有更多学子阅读此书、爱上此书。清华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梁君健发言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在发言中对本书予以高度评价,他提到,《水木烙印》给人一种“秋水文章不染尘”之感,书中用平实真诚的语言对清华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细节展现,并加以作者自己的思考、提炼,让人能够在阅读中真正静下心、浸润其中。他强调,未来应进一步将《水木烙印》(修订版)一书中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成丰厚的宣传教育资源,成为清华重要的精神载体。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发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铮对《水木烙印》(修订版)的出版表示祝贺。他提到,《水木烙印》中诸多清华校友师生的故事十分让人动容,也让自己回忆起曾在“清华映像”栏目执笔采访46级老校友陈章学长的经历。正是这些纯粹、热忱、真诚的清华人们的存在,才让清华精神能够一代代得以传承延续。张铮表示,本书是既是记录清华生活的文化载体,也是吸引当代青年的文创产品。希望当代年轻人通过此书深切理解清华精神、不断传承清华文化。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庄臣从个人经历谈及对本书的体会。她指出,胡钰教授既是一位善于观察、凝于精炼、长于思考的前辈,也是一位勤奋阅读、坚持写作的学者。《水木烙印》这本书展现的正是清华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对年轻一辈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庄臣发言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印象经理孙曼表示,本书的初心和清华印象“做好清华文创、讲好清华故事、传播清华文化”的宗旨高度契合,能够让清华人、准清华人、非清华人都深刻体会到清华精神的魅力。

清华大学邺架轩阅读体验中心负责人张恩泽指出,《水木烙印》是一本清华人都应该阅读的通识教育读本,能够让当代人更好了解清华。邺架轩将给清华师生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清华文化更好的传播传承助力。

会议最后,清华大学出版社文化和传播工作室主任、《水木烙印》(修订版)责任编辑纪海虹对会议进行总结,指出希望通过此书,有更多的青年学子能够进一步领会大学精神,感悟大学文化,让清华的魅力、清华学者的魅力真正传播开来、深入人心。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