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院校庆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日期:2025-04-27作者: 浏览量:

清新如你,初心如砥。4月26日上午,2025“清新”院友论坛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馆成功举办。清华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学院原常务副院长胡显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校友分会会长周庆安,副院长杭敏、张莉、张铮,副书记蒋俏蕾,以及学院80余位教职工参加,50余位院友嘉宾们回到母校,与师生们探讨学院发展,分享工作经验。主论坛由学院党委书记史安斌主持。

院友论坛现场

周庆安以“改革”和“开拓”作为学院发展的关键词,向院友们介绍了学院的整体发展。在过去的四年里,面对国家和行业的深刻变化,学院基本完成了人才培养与科研重点的整体改革,以保持学院“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底色不变。同时,学院围绕国内实践场景进行开拓,推动师生实践融入中国发展建设的现代场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另一方面,学院坚持向外开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五个主要的国际合作的方向,将清新的国际发展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

胡显章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出发,分享了清华大学在服务国家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成就和进展。学校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向,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培养一批高质量人才。同时,他指出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新发展阶段,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持续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立足大局,有前瞻性地看待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变革学科的内涵和边界。最后,胡显章勉励清新师生培养使命感和创造力,以自强引领发展。

在院友分享环节,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李建臣从时代背景出发,提出越是在科技深刻地改变社会的过程当中,越需要文化做坚强支撑,需要强大的思想作为支撑,必须在新的文化发展、人类文明交汇的历史背景下定位新闻传播学科在全球化中的最大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周敏,深情回溯了自己与清华的深厚渊源。从1997年入学清华,到2007年进入北师大从事教职至今,她感恩母校与老师的培养,也感慨毕业多年来对母校愈发深厚的情感。她还提到北师大的清华人始终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副主任裴广江,回忆在学院学习的时光,并结合19年职场经验分享感悟。他围绕“保持对新闻的热爱”“持续学习”“保持政治敏感” 三个要点展开,强调热爱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动力,学习是不断进步的途径,政治敏感是做好主流媒体新闻的关键,鼓励大家将文科学习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科技医卫采访室主任吴晶,分享了24年的职业生涯感悟。她以“理想与现实”“相遇与共鸣”“坚守与初心”为关键词,讲述“一直在路上”的心得体会。她还指出,AI时代,当答案不再稀缺,最重要的是如何思考和发问,这也正是记者这个职业存在且被尊重的价值。

主论坛上,还进行了“在路上-2001级新闻实践奖学金”的设立仪式。学院2001级院友金城作为捐赠校友代表发言,他提出新闻人要立足于本土文化行业,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结合。因此,2001级院友捐赠此奖学金以鼓励在校学生走出校门、走向城市乡村,学以致用、实践促学。

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合影

4月26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新闻与传播学院分会换届大会顺利召开,产生第四届理事会及常务理事会。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赵劲松视频致辞,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党委书记王健华等出席。会议选举周庆安为会长,李建臣、张平锋、史安斌、梁君健、凌云为副会长,庄臣为秘书长,徐思羽为副秘书长。

4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1级本科毕业廿周年校友行业圆桌论坛在学院顺利举行。圆桌论坛邀请1字班来自各行各业的院友回校分享。

“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庄重的信仰字字铿锵,清新的23年记录你我,见证你我,也成就你我,时光匆匆,清新人的初心不变,我们明年再会,年年相会!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